我们每个人对“门当户对”的定义不一样。在传统概念里,“门当户对”指的是“经济状况和社会地位相当”,而在今天这种人际交流成本大大降低的时代,我们口中的“门当户对”可能指的是审美水平、思想高度、甚至微信朋友圈内容等等。
认为要门当户对的观点:没有利益交换,就没有朋友。我们之前的朋友是怎么来的,邻居,同学,同事,某俱乐部,这都是环境的束缚而连系起来的朋友,如果没有这个束缚,关系分分钟就变淡了,我们会很惊讶地发现过去的那个无话不谈,志趣相投的朋友,突然就没什么联系了,是因为身份不同了吗?是因为距离吗?都不是,是因为本来我们就是环境束缚而交上的朋友,离开后很容易就找到了代替品。
聚会时如果遇到一些衣着时尚,举止文雅有气质的人,我自然很想结交他们,他们手上戴着几千元以上的表,讨论的是出国旅游购物,他们会礼貌地应答我的话,委婉地拒绝深入的交谈。试过几次,我也累了,始终是圈子不同,不能强融。无论朋友或是伴侣,不同层次,差异大了,在一起都会感受到这是种尴尬,是一种彼此的折磨。
认为不要门当户对的观点:从哲学上来说,两个真正理智的人,就任何不同的观点,最后都会达成一致。交朋友不是照镜子,从不同的朋友身上看到不同的世界。现在社会流动很快,门第不会一直不变,按照门第维持朋友难以实现。
我们交朋友的结果往往是门当户对的在一起,但是交朋友的过程中我们往往是不把门当户对当指标。2017年最后一期话题了,慌着下班回家,就先这样,回复里说说你的选择和观点,点赞最多的评论在1月1号送1000经验积分。
交一堆没用的朋友,还不如交一个有用的朋友
——来自美术与程序员的抗争
现在我家庭美满,老婆颜值高,家境优越,名校毕业,还给我生了俩娃。我也遇到过不少想要三我家庭的美女,虽然我比较色,但是关键时刻都挺过去了。可是,就像我的初恋说的,在她内心的最深处给我永远留了位置,我想说,我也是。